水是生命之泉,水是物种之源。在水乡平原地区,水是世世代代水乡人的立命之本。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水乡平原工业污染日益加剧,水清天蓝的自然景观日渐稀少,甚至连一条干净的河流、一个能够游泳的池塘都十分难觅了。
水质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么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低碳经济,从大处看这些显然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但从小处着想,从林业部门的功能与作用来看,似乎还没有把水乡平原绿化摆上应有的位置,其真正科学、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似乎还不多。
“治山先治水,治水要治林”。山区绿化,固水减少水患是其头等大事;水乡平原绿化,除了美化家园、农田防护等功能外,极其重要的一条作用就是净化水环境、净化水质。因此,水乡平原绿化应当向水中延伸。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文人墨客对于水乡美景曾这样描绘,“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的先人,也曾留下无数江南园林风貌的精品力作,小桥流水,柳抱荷塘;假山挺立,花草相依。青青杨柳岸,烟雨拂桃花,亭观一片景,水中画似锦。这些是否喻示一条林水相依的深刻哲理呢?北京绿植租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物资严重短缺的时期,生活在水乡平原农村的孩子,虽不谙窗外的世界,但清苦的生活却不缺少乐趣。赤脚光背,抓鱼摸虾,既助玩性,也能美餐。那时,家乡纵横交错的池塘河岸,到处都能见到柳树的倩影,而柳树生长在水中的撮撮须根,便是河虾的安乐窝,也是顽童抓虾最理想的场所,一网下去,甚至用只竹篮捞一下,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河虾便轻而易举到手。
几十年后的今天,柳树不再,污浊的河水不时散发臭味,河虾灭迹。由此而想,除了污染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疏于治。“治”就是绿化对水的净化,就是绿化向水中的延伸和拓展。柳树的须根不是漫无目的生长的,柳树能够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水也是其获取养分的一条重要渠道。
很显然,水乡平原绿化向水中延伸,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而且也是一举多得的。其一,林业部门的视野要开拓,要致力于林业对于水乡平原地区生态修复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科普宣传和推介,让政府和社会了解并关注,积极营造氛围,为绿化治水奠定基础。其二,加大适合水生的树种选育和科研攻关力度,在充分培育柳树、池杉等适宜水岸乃至水中生长等乡土乔木树种的前提下,突破传统理念,加速树种的选育和培育,并选育出具有固堤、净化水质、利于鱼虾栖息、常绿等优势的品种,为水乡生态修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其三,典型示范作出样板,水乡平原绿化向水中延伸和拓展,就要采取科学的措施,综合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宜插则插,宜栽则栽,堤岸水边,同步实施,容器分析,提供数据和依据,只要活起来、绿起来的样子做出来了,人们才会口服心服,才能照葫芦画瓢。绿植租赁
总之,历史已把治污及生态修复水环境等使命托付给了当代务林人,这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返璞归真、恢复原生态的企求与渴望。水乡泽国,水生植物之外,林业别有洞天! |